

發布時間:2020-09-14
文章來源:新聞動態
瀏覽次數:0
民革黨員連政,河南信陽潢川人。他出身貧寒,同當年許多農家子弟一樣,他沒能靠著讀書“跳龍門”,而是變成了“普通一兵”。
令人驚訝的是,從一個年輕的退伍兵,到河南省政協委員、上海市中青年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、上海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理事,以及潢川縣上海商會會長,連政只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。
成功的秘密
1997年從部隊轉業后,連政到上海一家隧道工程公司做了一名普通工人。那時候的連政,只有20多歲,有活力,肯吃苦,而且有一副靈光的腦瓜,很快就成為公司師傅眼中的“可造之材”。
2002年,公司承接了山東奧體館項目,已經是“小領導”的他帶領一群“娃娃兵”,硬是把這個難度頗大的項目做成了精品,令起初疑慮重重的“甲方”,由衷地伸出了大拇指。
經過歷練的連政,有了更大的“野心”。他辭職下海,招呼幾個同伴,開始自己做工程。 從自己動手入戶裝修,到“非典”期間組織隊伍承接多家醫院的醫療設施建設;從連門面都沒有到完成公司注冊,只用了一年的時間,連政就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。此后,他的公司瞅準機遇,參與了“一帶一路”戰略中一些非洲援助項目,又將業務領域拓展到會展、甚至電競行業,越做越大。
很多人都納悶,連政,一個來自河南的農村娃,一無人脈,二無資本,三無學歷,他靠什么完成這么迅速的發展?
2013年發生的一件事,也許能給出答案。
那年8月,連政與商會會員一起到崇明島開展活動,偶遇一位潢川老鄉。交談中,老鄉說起他的“煩心事”:他是一名有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,但來上海經商多年,一直搞不清黨組織關系在哪里,不知到哪里交黨費、過組織生活。
老鄉隨口一說,連政卻聽進心里。潢川屬于大別山革命老區,不少人在滬經商、務工,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共黨員。他想,何不聯絡一下家鄉在滬流動黨員,給他們提供一個過組織生活的平臺?
此后,連政將這件事情當作一件要事來做。他專門建立了一個潢川在滬流動黨員微信群,花了近5年的時間,聯絡到了60余名流動黨員;從2014年開始,連政主動向家鄉黨組織反映相關情況,得到中共潢川縣委組織部門重視。幾經醞釀,2017年12月,中共潢川縣駐上海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正式揭牌,潢川籍在滬流動黨員從此有了自己的“黨員之家”。
由一個黨外人士聚攏64位流動黨員,這成為滬上黨建的一則佳話,被媒體廣泛報道。
連政的微信昵稱是“兄弟連”。在這個樸實的男人身上,確實能看到北方人兄弟般的真誠與豪情。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。
又一段“佳話”
今年“新冠肺炎”疫情期間,河南省政協委員連政又譜寫了另一段“佳話”:他撰寫的一篇提案,提交僅僅3個小時后就被省長批示,為河南省抗疫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助力。
2003年“非典”期間,連政曾參與上海幾家醫院發熱病房設計和醫用廢棄物處理,并獲得上海市衛生局頒發的“驅除瘟疫,臨危不懼”榮譽。
非典時期的經歷令連政對疫情防控格外敏感。今年1月20日,連政看到病毒人傳人的新聞,馬上咨詢上海相關專家。“提案前前后后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,夜里也在趕。”
23日下午,連政撰寫的《關于筑牢醫院感染傳播的防火墻,盡快改善醫院急診和發熱門診醫護環境和防范能力的建議》便已成文并立即提交至河南省政協。
情況緊急,河南省政協立刻將提案內容上報河南省委省政府。當晚18時許,河南省有關領導作出批示:請衛健委認真研究采納委員建議!
彼時,河南僅有一例感染者。之后發布的政府通告,與該提案基本吻合。
此后,連政直接把原本計劃好的春節旅行變成了“物資采購戰”。“自己不是醫務工作者,上不了前線,那就在后方助力前線抗擊疫情。”從以色列到約旦、阿布扎比、迪拜,連政跑了近20家店企采購抗疫物資。
(吉朋曉)
靠著東拼西湊,克服語言、交通重重問題,他采購了近20萬元的口罩、醫用手套、消毒液、泡騰片。“國外采購醫療防護物資其實很多人沒有經歷,并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,很多華人華僑購買造成了物資短缺,國外也在儲備這些物資。”
同時,他還動員商會和信陽籍老鄉,開展支援家鄉抗擊疫情的募捐,號召大家“有錢出錢,有物捐物,共渡難關”,為信陽市和潢川縣籌集到70余萬元的疫情防控物資。他還相繼向上海復旦中山醫院、浦興街道,以及河南少年基金會、信陽市和潢川縣相關醫院等捐贈防疫物資及現金近50萬元。
這樣的表現一點也不奇怪。自從有了自己的公司,連政就把“社會責任”掛在了嘴邊。
他給家鄉建學校、打水井、修養老院,把家鄉的孤寡老人當父母一樣對待;他跑到云南、甘肅等地捐助當地困難學生,前后資助過十余萬元;他還當上了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,致力于改善青少年成長環境的公益事業。
連政至今清楚記得,2005年自己創業后第一次回鄉返滬時,全村老少冒著大雨出門送他的情景。“能力意味著責任。我無法忽視那些期待的眼神。他們讓我感動,更讓我充滿力量。”